热门搜索

captcha /Index/\\think\\app/invokefunction index index/think\\app/invokefunction /Index/\\think\\Container/invokefunction /Home/\\think\\app/invokefunction /aa/bb/name/${@print(md5(chaonan))} index/\\think\\app/invokefunction
登录成功

账号登录

还没有账号? 去注册 >

忘记密码

注册

已有账号 去登录 >

邮箱注册

已有账号 去登录 >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生活常识 / 终极:火山喷发势不可当,历史上美国为何要轰炸一座火山?结果如何?

终极:火山喷发势不可当,历史上美国为何要轰炸一座火山?结果如何?

发布日期:2023-09-01 13:19:36 337 次浏览

火山与地震一样,是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上,最为凶猛且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灾难了。当火山爆发时,汹涌喷发的高温炙热岩浆,会瞬间吞没流经区域的任何东西,破坏力非常巨大,往往火山爆发时,周围的居民除了提前疏散逃离别无它法。不过,在历史上,美国曾经率先尝试做了一件人们想做但很难实施、又不敢去做的事。

话说,在1935年末,在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喷发时,喷薄而出的炙热岩浆向着周边的希洛镇奔流而下,眼看就要到达这个居住着1.6万名居民的家园。在12月27日,一个由10架军机组成的小中队,直接飞向威胁希洛镇的岩浆流,并在恰当的位置投下了20枚炸弹,总当量达到3.6吨TNT。

当然,此次轰炸的目的,并非是为了摧毁这座火山,也不是想阻止岩浆的喷发,以人类当时甚至目前的能力,这一愿望根本无法企及,之所以要投掷这些炸弹,主要想炸塌岩浆流动的通道,从而试图来改向岩浆的流向,最不济也可以通过偏转或者转移熔岩流,来为居民的疏散争取更多的时间。

根据科学家们的判断,到目前为止,人类任何尝试阻止火山喷发或者试图改变岩浆流动的努力,都是徒劳的,只要火山继续喷发熔岩,所有的应对措施都会是无效的。那么,80多年前美国对火山岩浆流的尝试结果如何,有没有达到效果呢?火山喷发期间的战略轰炸,是否有几率起到保护的作用?答案很复杂,不过结果是肯定的,几乎无法奏效,如果有,那么靠的是是运气。

夏威夷的“地狱之火”

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过度活跃火山,在过去几个世纪里,附近希洛镇当地居民经历了多次该火山的剧烈喷发,人们也想尽了诸多办法来进行应对,效果都不佳。

当1935年该火山再次喷发后,当地官员萌生了用炸药阻止的想法。到了当年的年底时,火山熔岩在流经岩浆管道时,不但越来越接近希洛镇,而且地下管道也使熔岩保持很高的封闭性,使其处于熔融状态的持续时间要比直接暴露在地面要长的多,因此潜在的破坏力更大。基于这种情况,加速了用炸弹引爆岩浆流的计划实施。

按照方案最初的设想,用多枚炸弹投向岩浆流,在一定程度上,或许可以使处在地下的岩浆通道发生部分,从而促使流动的岩浆从不同的方向溢出,最终达到流向希洛镇的熔岩供应被掐断之目的。

最终,在当年12月27日,美国启用了10架军机,在火山熔岩流经地段的两个目标区域,投下了20枚炸弹。结果,在次年也就是1936年的1月2日,火山熔岩流停止了,希洛镇再次免受岩浆的冲击。当时提出这个想法的官员宣称,火山熔岩流停止正是轰炸行动的直接结果。

而一些地质学家和飞行员则表示怀疑,从飞行员的角度看,当时投掷的炸弹,有几颗根本没有命中目标,也没有引起明显的地形变化;从地质学家的角度看,区区几十枚炸弹,根本无法撼动火山喷发的能量,更无法直接促使火山停止喷发,在这理论上是根本说不通的。所以,这次轰炸行动,表面上看火山停止了喷发,实际上则是巧合,在轰炸之前,火山喷发的岩浆产生率,应该已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了。

50年后“轰炸火山”在欧洲再次上演

虽然夏威夷“轰炸火山”的收效归结问题依然成谜,但是在50年后的欧洲,另外一座臭名昭著的火山-埃特纳火山在喷发时,人们在多次尝试阻拦的不同方法失败以后,不得不再次应用炸药轰炸的方法,没想到成功了。

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上,也是一座非常活跃的火山,从2013年9月到现在,它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喷发,虽然很多次的喷发,都是没有太大威胁性的“无害”喷发,但是中间也出现过几次能够威胁周边小镇的剧烈喷发,促使当地官方不断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。

其实,早在1983年,埃特纳火山在一次较小的喷发后,一些熔岩已经流到周围的农田里,当地开始尝试部署炸药来试图阻止和改变熔岩流的走向。当时应用的方法是工程师步行在岩浆流经的区域放置炸药,结果这次实验失败了,炸药爆炸后,非但没有改变熔岩的走向,反而为熔岩开辟了一条新的危险通道。

时间来到1991年,当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时,周边的人们在岩浆流动的前方,事先竖立了一些土制的屏障围栏,但岩浆流到这里时,很快就将围栏吞没了,没有起到作用。到1992年时,当地官方请求美国军队帮忙,从飞机上投掷混凝土块,来试图阻止岩浆的流动,结果同样是徒劳的。

1992年5月份,当地的工程师们不得不重新“捡起”1983年当时采取的“轰炸火山”的方法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在熔岩管道的侧面刮掉一些材料,预留出位置来放置炸药,最终沿途一共放置了7.7吨的炸药。当炸药引爆后,周围的岩浆通道都被炸毁,大部分的熔岩最终流入了事先设置好的人工通道里,结果达到了改变岩浆流动的目的,流入人工通道的岩浆过了不久就冷却硬化,几个小时内熔岩流停止了。

“炸还是不炸”取决于什么?

那么问题来了,一个火山喷发时,一旦对周围的居民产生潜在的影响和威胁,那么到底采不采取“轰炸火山”的方式呢?

为什么之前应用炸药轰炸的方法,夏威夷的失败了,意大利的却成功了呢?原因其实很简单,炸药所能达到的影响毕竟有限,关键是通过爆炸对熔岩通道产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,同时通道新开口的位置到底在哪里,以及熔岩重新定向之后的目标是哪里,这三个因素是决定“轰炸火山”措施到底可不可行。

所以说,实质上,“轰炸火山”就像“疏导洪水”的目标是一样的,就是通过改变熔岩的运动方向,来起到“疏”的目的。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,引爆炸药的地点,必须要在非常陡峭的山坡上,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给新通道预留空间。埃特纳火山符合这样的条件,而夏威夷的火山属于盾状火山,山体坡度较缓,使用炸药来开辟有效的熔岩新通道成功率较低。

而且,还得注意,新开辟的熔岩新通道,目标区域以及沿途区域必须没有基础设施、人为活动,否则就失去了轰炸改流的初衷,实际上要控制达到这样的目标,难度也非常大,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做法得不到铺开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熔岩不同于水流,它不是标准的流体,它在喷涌而出后,会给周边的任何物体施加巨大的力量,释放巨大的热量,扮演着凶猛野兽的角色,随心所欲地改变方向和速度,以人类目前的力量,在它的面前根本不值一提。只要它继续喷发,一切努力都基本上是徒劳。

    留言
    客服
    客服二维码

    QQ
    客服QQ

    3172197633

    电话
    电话

    15515213891

    邮箱
    TOP